长安汽车2024年三季报显示,公司主营收入1109.6亿元,同比上升2.54%;归母净利润35.8亿元,同比下降63.78%;扣非净利润16.81亿元,同比下降48.87%;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,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42.37亿元,同比下降19.85%;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.48亿元,同比下降66.44%;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.12亿元,同比下降74.96%;负债率59.36%,投资收益8276.09万元,财务费用-7.41亿元,毛利率14.38%。
2025年是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实现“三年初见成效”目标的重要节点。1月17日下午,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地市专场记者会,广州、汕头、河源、梅州、中山、揭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出席,围绕健全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体制机制,优化完善“百千万工程”集成式改革等内容回答记者提问。
广州:推动形成“对外协作模式清单”
帮扶协作的县30个、镇78个,数量全省最多;新选派318名优秀干部完成第二批驻镇帮镇扶村干部轮换,现有派驻的帮扶干部418名,数量全省最多;2024年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过38亿元、增长33.6%,区级帮扶资金由每县2000万元提标至5000万元;2024年5月省通报的“百千万工程”考评中,对口帮扶的6个县市区获优秀,广梅、广清产业园在全省产业园区考核中获评优秀……会上,广州市长孙志洋分享了四组数据,展现了广州对口帮扶协作的实效。
在对口帮扶协作上,广州市坚持“帮扶”与“合作”结合,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,紧紧扭住产业帮扶这个“牛鼻子”,聚力打造市、县两级产业园,助力当地培育特色产业,推动广州产业有序转移。孙志洋介绍,广州发挥科创优势、枢纽优势、市场优势,帮助协作地区在穗建立67个“反向飞地”,让企业以“协作地区成本”拥有“大湾区服务”、共享“大湾区市场”和“海外市场”。2024年,3个市级共建产业园预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00亿元、增加值超100亿元,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清远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约12%;广梅产业园规上工业产值、增加值增速均在35%左右;广湛产业园成立不到一年,新引进项目41个、新开工项目14个,工业总产值达22亿元;30个县级共建产业园共计引进产业项目277个,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近1900亿元、增加值近400亿元。
“接下来,广州将聚焦产业延伸、资源互补,推动形成‘广州对外协作模式清单’,用清单方式选择各个城市所需的内容。建立常态化‘双向赋能’协作机制,推动融入国内大循环,以‘造血式’帮扶协作激发粤东西北地区强大内生动力,答好共享共建‘百千万工程’的‘民生答卷’。”孙志洋表示。
汕头:发动海外侨胞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
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,有500多万名汕头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,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汕头市长陈涛介绍,近年来,汕头充分借助侨乡这一独特的优势,探索构建“百千万工程”多元化参与机制。
“聚侨”方面,汕头建立了“市、区、镇、村”四级联动工作网络,出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若干措施,形成了职责明确、高效协同的“聚侨”工作格局。高水平建设华侨试验区和侨梦苑,规划建设华侨产业园,用心打造数字潮汕家园、侨胞之家等平台,为聚侨力汇侨智搭建优质平台。
“联侨”方面,汕头坚持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连续两年由市主要领导率团出访东南亚主要侨居国,持续开展侨批历史文化展等活动。2024年,汕头圆满举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,有2800多名重要侨领、知名潮商相聚汕头、共谋发展,引起了很大关注。
关于“引侨”落地机制,陈涛介绍,汕头搭建乡贤资源库,梳理风貌提升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需求345条,引发各地乡贤争先捐赠,项目落地38个。同时,为了让捐款的乡贤们放心,明确了资金“捐管投用”全流程,建立“一项目一专员”跟进服务机制,增强项目的服务保障。2024年以来,已发动各界力量捐资修建学校、路桥河道等超过100批次,促成“造血型”项目和意向投资168个、近300亿元。
“利侨”方面,汕头也出台了相应机制,全力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,专门设立华侨华人专用政务服务通道,并在全省率先设立涉侨审判专业合议庭等,不断健全为侨服务体系。
河源:解决乡村产业“用地难”问题
土地的高效利用是土地改革的关键。河源市长李勇平介绍,在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过程中,河源坚持以集成式改革为抓手,对涉及用地难、用工难等诸多要素进行系统整合、精准突破,有力服务项目加快建设、企业稳产达效,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乡村产业项目落地难,一个难点是要素供给不足,其中“用地难”是突出瓶颈。针对这一问题,河源积极推进点状供地改革,印发了《点状供地项目办理流程》,规范引导农村用地流转,着力解决乡村用地零散、手续难办等难题,推动点状供地项目有门入、有路走、能落地,有力赋能乡村产业发展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,实现了以“小地块”撬动产业“大发展”。
在用工方面,河源探索“345”企业用工服务机制。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发挥、技能人才培养储备供给、政企协同提升用工环境稳工等三项制度,建立用工需求、人力资源供给、用工服务专员、专项政策落实四张清单,做细做实助企用工招聘、人力资源机构助企行动、技工院校顶岗实习、省际劳务协作对接、城内共享用工互通五大工作。过去一年发放就业创业补贴7716万元,举办招聘活动236场次、促成入职意向2万人次,成立全市首家政校企电子信息产业学院,帮助企业“订单式”培养人才1329人。
梅州:实施五大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
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,是展示广东“百千万工程”成效的重要窗口。近年来,梅州深入实施“典型镇村、省际交界处、示范路段、黄槐四望嶂矿区、松口古镇等”五大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,“点线面”结合精准发力,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加力提速、全面突破。
梅州市长王晖介绍,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因地制宜确定32个典型镇、200个典型村的建设方向、整治重点,制定“十大硬任务”,着力推进产业发展、风貌管控、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等工作,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典型。在产业方面,深入开展“四上”企业培育三年行动,遴选10个“产业社区”和358名“产业村长”,推动典型镇、村每年分别净增“四上”企业2家和1家,两年来全市净增“四上”企业463家,县域经济得到发展壮大。
为推动省际交界处建设出新出彩,梅州参照典型镇村建设要求,突出广东元素、客家特色,制定工作指引和技术指引,明确建设标准,一体推进农房风貌提升、基础设施提标、公共服务提质等,平远县“五动”工作法整县推进粤闽赣省际边界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,入选全省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。针对高铁、高速公路、国省道等36条示范路段,制定20项重点任务、11条负面清单,持续开展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,深化“五美”专项行动,为持续推进面上建设做出示范、积累经验。
走进上举镇畲脑村,灰瓦白墙,青山绿水,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铺展开来。林庄摄
中山:由“局部美”向“全域美”转变
推窗见绿、出门见景、家在绿中、人在景中……自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中山持续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,以绣花功夫抓好农房风貌管控,全域推进“绿美中山”生态建设,全力推动中山实现由“局部美”向“全域美”,由“一时美”向“长久美”转变。
市长肖展欣介绍,中山全力以赴打好治水“攻坚战”,过去三年新修建污水管网超过6000公里,新建、扩建污水处理厂17座,全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提升至83%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94%。此外,沿河涌打造一批自然优美的滨水空间,让市民可以享受到推门见景、亲水乐水的生活。
在打造美丽乡村方面,中山坚持因地制宜,一村一策,一房一方案,推动农房风貌与周边环境、当地文化相协调。目前已完成一批省级典型村的风貌提升,全市涉农村居全部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。新建农村“四小园”1.3万个,创建“美丽庭院”6600户,塑造整洁大方、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。
小榄镇将“工改”与绿美生态建设相结合,开展系列绿美行动,实现全域“见缝插绿”,致力打造环境优美、绿色低碳、舒适宜居、社会和谐的“生态美镇”。中山市住建局供图
揭阳:打造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
“我们把培育县域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,以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。2023年全市GDP增速全省排第一,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5.3%,目前排全省第二,预计2024年全年的增速还是比较乐观。”会上,揭阳市长支光南介绍了揭阳在培育县域优势产业方面的经验做法。
产业强则县域强、县域强则市域强。按照“宜农则农、宜工则工、宜商则商、宜游则游”的原则,揭阳推动各县(市、区)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因地制宜打造2-3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。惠来县立足得天独厚的岸线、海洋等资源优势,坚持向海发展、向海图强,不断培育壮大绿色石化、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2.7%。
揭阳作为广东制造业基地之一,拥有服装制鞋、五金机电、食品加工、物流电商、大健康等传统优势产业。近年来,揭阳坚持“新旧并重”,在引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,充分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利好,促进本地企业转型升级。近三年小升规入库了719家企业,产值增长了18.8%,有17家企业入围“广东省制造业500强”。
在积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方面,揭阳构建“1+5+N”政策保障体系,深化与东莞市的对口帮扶协作,高质量建设“一核双区”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和莞揭合作园区及县级特色产业园区,现已组建揭阳首个产业转移基金,设立首个“反向飞地”(东莞·揭阳产业协同创新中心),2023年以来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6个、总投资358亿元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伊晴
- 上一篇:合肥股票配资 国建集团厚植党建根基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赋能国企高质量发展
- 下一篇:没有了